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受雾霾天气严重困扰,“雾霾”也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名词。霾也叫雾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烃类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霆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约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霆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霆。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细颗粒物(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曾称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示或笋于2.5μm的颗粒物(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人类的头发,直径一般是50~70μm,也就是说细颗粒物只有人类头发的1/30左右。
一般来说,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粒径l0μ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10μm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因为过于细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会引发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亡。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息者,是细颗粒物污染的敏感人群。
人类每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颗粒物中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雾霆对身体的危害。
(1)少开窗雾霾天气细颗粒物浓度高,还常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附着于表面的金属及有机化合物,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限制出门和晨练雾霾天气,细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豁附在呼吸道,刺激呼吸道,会造成支气管炎、咽炎,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因此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
(3)外出戴口罩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物进入体内。
(4)注意健康饮食雾霾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可适当调节饮食,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多喝水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腐、银耳、梨、柿子、百合、荸荠、枇杷、橙子等清肺化痰食品。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
(5)做好个人卫生人体皮肤直接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所以出门后进入室内应工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残留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