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干扰空气质量数据采集。近日,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局长、长安区监测站站长等人因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被警方带走。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触犯了什么法律?会造成什么恶果?政府和公众应该怎么做?
环境监测造假现象不是个案,严刑峻法保护环境
造假现象不是个案
西安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事件并非个案。今年4月,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的工作人员突击检查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家企业把环境自动监测仪的探头放在矿泉水瓶子里,得出了一张“漂亮”的污染物处理数据记录表。水质监测数据造假被揭开后,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因涉嫌伪造监测数据被移送公安机关。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的环境违法案件信息显示,今年1~8月,全国各级环境执法机构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1172起,同比上升14%。
在环境保护部通报的这些造假案件中,有的破坏采样管路,人为配制样品或对样品进行稀释,致使自动监测数据达标;有的规避仪器采样时段,在监控采样时只排放达标废水;有的故意闲置或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装置,篡改仪器参数,改变数据修正值等。造假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明确伪造监测数据要被处以罚款和行政拘留。”常纪文指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造假现象。目前,发达地区由于企业转型和公众监督意识的增强,企业排污数据造假现象有所减少,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多一些。
数据造假有法可依
环保专家指出,采样器受棉纱阻塞,环境监测仪器监测到的PM2.5浓度数据值可下降30%~50%,特别是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时,浓度值的降低将更明显。
常纪文表示,环境质量状况已被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不仅影响政府考核,还损害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度。往大了说,数据造假“踩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红线,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影响国家决策和经济部署。
“环境保护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严把环境监测数据关口。”常纪文介绍说,《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相关处罚措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仸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去年正式实施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中也加大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处罚力度,明文规定,监测数据造假的责任人要受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中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也有相关处罚条例。常纪文介绍说,刑法中的渎职、玩忽职守等处罚条例也适用于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环境保护部此前就对脱硫数据造假的中国华能、大唐等五大电力集团,以及华润、中石油、神华等19家企业予以严厉处罚。
严刑峻法保护环境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或企业治理污染不力,为了掩盖真相,不惜铤而走险。常纪文表示,中国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严刑峻法”,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相关人员应该被绳之以法,该坐牢的要坐牢。相信在严厉的处罚措施面前,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现象会大大减少。
环境监管最好能脱离地方政府干预,“进一步推行环保垂直管理,加强环境监测独立性。”常纪文指出,遏制环保数据造假,需立体施治,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公民参与和信息公开等多方面综合发力。
“还应加强环境第三方监督和环境信息的公开,发动群众监督环境监测数据。”常纪文认为,当前环境第三方监督缺失也是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频出的一个原因。遏制环保数据造假,需要让造假行为付出更大代价,真正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原标题:环境监测造假应受严惩)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