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朱玉岚,黄险峰,宋国强
(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以碳酸乙烯酯( EC) 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 CIEC) 。然后以氟化钾为试剂,丙酮为溶剂,18 -冠醚- 6 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 ( FEC) 。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总产率为63. 81% 。利用质谱、氢核磁共振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氯代碳酸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 合成
中图分类号: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9677( 2012) 07 - 0097 - 02
氟代碳酸乙烯酯( FEC) 可以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1 -2],也可以作为医药、农药中间体[3],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其合成路线目前还没有报道,仅有少数专利报道。方法均已绝对无水氟化钾为氟化剂,操作条件及其严格,产率不高。本文首先以磺酰氯为氯代试剂对碳酸乙烯酯进行氯代,生成一氯代碳酸乙烯酯[4],产率为 86. 20%。其次,一氯代碳酸乙烯酯经精制纯化后,在适当的溶剂中与氟化试剂进行卤素交换反应,生成一氟代碳酸乙烯酯。其中第二步产率为 74. 02%,两步反应总收率为 63. 81%。一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路线为: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岛津 GC -2010ATFAPC 气相色谱仪; AVANCE Ⅲ 500 MHz核磁共振仪。
碳酸亚乙酯( EC,电池级) ; 磺酰氯( 化学纯) ; 偶氮二异丁腈( 化学纯) ; 四氯化碳( 分析纯) ; 乙酸乙酯( 分析纯) ; 碳酸氢钠( 分析纯) ; 丙酮( 分析纯) ; 18 - 冠醚 -6( 化学纯) 。
1. 2 一氯代碳酸亚乙酯的合成
将 80 mL( 0. 83 mol) 四氯化碳和 40 g ( 0. 46 mol) 碳酸亚乙酯先后加入到一个 250 mL 四颈烧瓶中,然后装上搅拌装置,温度计,滴液漏斗,球型冷凝管,氯化氢气体接受装置。加热到40 ℃ 搅拌使之溶解,升温至 80 ℃ 开始滴加 43 mL ( 0. 53 mol) 磺酰氯,在滴加过程中分四次加入总量为 0. 08 g 的偶氮二异丁氰( AIBN) ,滴加后再反应 3 h,先减压蒸出少量低沸点组分,再减压蒸馏,收集 1. 33 kPa、106 ~107 ℃馏分。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 55. 13 g,收率为 86. 20%。1H NMR ( CDCl3) ,δ: 6. 47 ( q,1H) ,4. 87 ( q,1H) ,4. 65 ( q,1H) 。ESI - MS: 123. 5[M +H]+。
1. 3 一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
将丙酮,6 g ( 49. 11 mmol) 提纯的氯代碳酸乙烯酯,3. 2 g( 55. 17 mmol) 氟化钾,0. 6 g 相转移催化剂 18 - 冠醚 -6 依次加入到一个 100 mL 干燥的三口圆底烧瓶中,装上温度计、冷凝管,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开始油浴加热,升温至 75 ℃,保持 4 h 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一氟代碳酸乙烯酯 5. 21 g,收率为74. 02% 。1H NMR ( CDCl3) ,δ: 6. 35 ( ddd,1H) ,4. 66 ( q,1H) ,4. 55 ( q,1H) 。ESI - MS: 107. 6[M + H]+。
2 结果与讨论
2. 1 CIEC 的合成
2. 1. 1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 AIBN 与 EC 的配比 1∶186( mol/mol) ,SO2Cl2与 EC 的配比 1∶1( mol/mol) ,反应时间 3 h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80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60 ℃以下仅有微量产物生成。70 ℃以下,反应也是几乎没有充分启动,产率非常低,小于 20%。当温度升高至 80 ℃则氯化反应迅速启动,产率 85%以上。再升高温度对氯化反应影响则不明显,反而过高的温度会使副反应增加导致产率反而降低,如当温度为 90 ℃时,产率下降至 48. 9%。
2. 1. 2 反应时间的影响
在 AIBN 与 EC 的配比 1∶186( mol/mol) ,SO2Cl2与 EC 的配比 1∶1( mol/mol) ,反应温度 80 ℃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合适的反应时间为 3 h。由表可知,反应时间对氯化反应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产率逐渐增加。当反应时间为3 h 时,产率达到最高( 86. 2%) 。之后随着时间的继续增加,产率反而缓慢降低,且反应产物发黑,可能是因为副反应导致的。所以本反应选择时间为 3 h。
2. 1. 3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在 SO2Cl2与 EC 的配比1∶1( mol/mol) ,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 h 的条件下,考察引发剂 AIBN 的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见表3。
由表3 可知引发剂用量需达到 n( AIBN) ∶n( EC) =0.054∶1时能够较好的引发反应。当 n( AIBN) ∶n( EC) 时过多,随着AIBN 量的增加,反应产率逐渐增高,这一比例增至 0. 0054 时,产率达到最高值 86. 2%,显然,引发剂 AIBN 必须要有充分的量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引发氯化反应。但是当 n( AIBN) ∶n( EC) 继续增加的话反而会使产物收率降低,可能是 AIBN 在反应体系中浓度过大会影响主反应的进行的缘故。所以,本反应选择最佳的AIBN 用量为 n( AIBN) ∶n( EC) = 0. 054∶1。
2. 2 FEC 的合成
2. 2. 1 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
在 KF 做氟化试剂,丙酮做反应溶剂,反应温度 75 ℃,反应时间为 4 h 的条件下,考察相转移催化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由表 4 可知,在没有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几乎不发生。在相转移催化剂正丁基溴化铵的作用下,产率达到 60% 以上。但是最佳催化剂是 18 - 冠醚 -6,可能因为该分子的大环能够很好的鳌合氟原子,促使反应进一步进行。
2. 2. 2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 KF 做氟化试剂,丙酮做反应溶剂,添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据表 5 可以看出: 以 18 - 冠醚 -6 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 75 ℃,反应时间 4 小时,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收率较好,能达到70% 以上。氟代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必须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率会先增加后下降,可能是因为过高的温度是副反应增加的缘故。对正丁基溴化铵和 18 - 冠醚 -6 来说,温度在 75 ℃时均能达到最高产率,分别为 64. 3 和 74. 0%。而且在不同的温度下使用 18 - 冠醚 -6 要明显优于正丁基溴化铵。
3 结 论
( 1) 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然后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总收率为63. 81% ,该合成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产率,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 2) 制备一氯代碳酸乙烯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为 3 h,n( AIBN) ∶n( EC) = 0. 054∶1,在此条件下,一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为 86. 20%。
( 3) 制备一氟代碳酸乙烯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75 ℃ ,反应时间 4 h,18 - 冠醚 - 6 做相转移催化剂,此时,一氟代碳酸乙烯酯收率为 74. 02%。
参考文献
[1] 许杰,姚万浩,姚宜稳,等. 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 2) : 201 -206.
[2] Wang X M,Yasukawa E,Kasuya S. Nonflammable trimethyl phosphatesolvent - containing electroly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 J. Electro-chem. Soc ,2001,148( 10) : A1058 - A1071.
[3] 陈剑,戴晓兵. 一种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101210005A[P]. 2008 - 07 - 02.
[4] 苑克国,王安邦. 碳酸亚乙烯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 化学试剂,2006,28( 11) : 701 - 702.
来源:中国化学试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