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单淑连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 要:目的:系统概述新型头孢中间体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D- 7- ACA)的特点、应用及制备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现有文献总结出D- 7- ACA的各种制备研究进展。结果:三酶法制备D- 7- ACA,可将头孢菌素C(CPC)和3-去乙酰-头孢菌素C(D- CPC)催化转化为 D- 7- ACA,提高了头孢菌素 C 发酵组份的利用率,并且避免了使用有毒化学试剂,且酶法生产工艺具有条件温和、无污染、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更有利于产业化生产。
关键词:D- 7- ACA;7- ACA;CPC;D- CPC;头孢菌类
头孢类抗生素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成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如: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地尼、头孢拉定等。头孢类抗生素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合成或半合成.一般以 7- ACA为母体,后来出现了7- ADCA、GCLH (或GCLE)等。将 7- ACA 3 位上的乙酰基脱去,得到羟基裸露的化合物。其化学名为:7- 氨基- 3- 羟基- 3- 头孢菌素- 4- 羧酸,简称 D- 7- ACA。D- 7- ACA作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新型中间体,与 7- ACA和 7- ADCA相比,3 位上为羟基,反应活性较高,有利于合成新型的头孢类产品,在合成部分头孢品种时,简化了生产工艺路线,并具有修饰简单、容易纯化、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D- 7- ACA的研制将为发展头孢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可制备D- 7- ACA的方法基本为化学法、一步酶法、两步酶法及三酶法,就D- 7- ACA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括并作一综述。(见图1)
1 化学法制备
化学法制备主要由7- ACA 水解而得, 也可以由 6- APA 扩环得到7- ACA 化学法水解使用氢氧化钠等强碱在醇的水溶液中于 - 20~- 10℃的低温条件下得到, 产率可达到82%[1]。由于化学法主要以价格较贵的7- ACA、6- APA 作为原料,而且采用超低温下强碱水解工艺,缺点明显,成本高、能耗高、收率较低,不利于产业化生产。正是这种现实原因导致国内医药企业如深圳立国制药、广州白云山制药等纷纷寻求替代工艺。因此化学法目前主要在制备终端药品时作为中间产物临时制备,如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等产品需要经过3位水解为羟基这一步, 通常制备是以碱水解获得,Nomura H等合成头孢呋辛时, 以7- ACA为原料在- 30~- 40℃、高浓度强碱条件下进行水解,获得 D- 7- ACA 溶液,再往下合成头孢产品,在这种条件下水解,7- ACA损失达到20~30%,得到的D- 7- ACA溶液杂质多、纯度低,用于下游产品,收率低、质量差。谭端明等在合成头孢西丁时以7- ACA为原料,先合成甲氧头孢噻吩,再在- 40℃、强碱条件下进行水解获得去乙酰中间体,然后合成头孢西丁(见图2)。
2一步酶法制备
由于化学法存在成本高、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目前在很多制造领域已趋向使用酶法。一步酶法制备D- 7- ACA也是以7- ACA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D- 7- ACA与7- ACA在化学结构上仅仅相差一个乙酰基,通过切断7- ACA支链上的乙酰基,即可得到D- 7- ACA。Sak等人对来源于红酵母38B1 的头孢菌素 C 脱乙酰酶进行了纯化,获得了一种新型的脱乙酰酶,能够用于 7- 氨基头孢烷酸衍生物的生物转化KATO NOBUO也报道获得了一种能水解7-氨基头孢烷酸衍生物成脱乙酰- 7- 氨基头孢烷酸衍生物和乙酸的新酶。SHIONOGI 等人用 7- ACA 脱乙酰酶(如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头孢菌素乙酰水解酶)在 pH8.0~8.5的硼酸缓冲液,20~22℃的条件下对7- ACA进行处理,用氨水中和

pH,最后获得 D- 7- ACA。Takimoto 等人用来源于枯草杆菌SHS0133的头孢菌素C脱乙酰酶在大肠杆菌内大量表达,然后用戊二醛在氨基交换树脂KA- 890 进行固定,采用固定化头孢菌素 C 脱乙酰酶批量制备D- 7- ACA[3]。(见图3)
3 两步酶法制备
天津大学的于海军等人以粉状活性炭为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废弃液中的去乙酰头孢菌素C(D- CPC),得到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中的副产物D- CPC,然后以 D- CPC 为原料,用固定化 D- 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固定化戊二酰基酰化酶(GA),连续两步进行酶裂解,制备了D- 7- ACA,总收率为 72%[4- 5]。该制备方法是以头孢菌素C 生产过程中副产物D- CPC 为原料,是一种变废为宝的制备过程,降低了成本。(见图4)
4 三酶法制备
西北大学的柳杏辉以头孢菌素C 发酵液为起始物料, 经层析分离,收集有效成分头孢菌素C(CPC)和3- 去乙酰- 头孢菌素C(D- CPC),再经浓缩至一定浓度,采用三种固定化酶(D- 氨基酸氧化酶(DAAO)、7- ACA酰化酶(GAC)、去乙酰基酯酶(CE))通过氧化、酰化、水解分两步或三步转化为D- 7- ACA。由于在该工艺过程中,将本为有害杂质的D- CPC也作为了原料,提高了头孢菌素C发酵组份的利用率,总收率可达到82%以上[3]。(见图5)综上所述,三酶法制备D- 7- ACA工艺以头孢菌素C发酵液为起始物料,可利用的有效成份更多,原材料成本更低,有利于整个头孢类抗生素产业链的成本下降。并且工艺过程中避免了使用有毒化学试剂,是一条较好的绿色环保路线。此外,反应条件为一般环境,能够降低能耗,节约更多社会资源,是一条可持续的工艺路线。
参考文献
[1] 陈海龙等. 头孢类抗生素的新型中间体 D-7-ACA [J]. 中国当地医药,2009,4:16-7.
[2]游莉等.头孢呋辛钠合成工艺的改进[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10):585-587.
[3]柳杏辉.酶法制备新型医药中间体 D-7-ACA 工艺研究[J].西北大学.2009,6,12.
[4]于海军.去乙酰头孢菌素C的分离及相关化和物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6.
[5]于海军等.两步酶法制备去乙酰基 7-氨基头孢烯酸[J].精细化工,2006,7:23-7.
来源:中国化学试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