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非常复杂,它是遗传、环境、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内皮炎症也是重要因素,氧化LDL在血管内膜中堆积,对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与泡沫细胞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多种病因中,LP代谢紊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损伤动脉壁内膜,是血管壁纤维化增厚和狭窄的一种病理改变。凡能增加胆固醇内流和沉积的LP如LDL、-vLDL、oxLDL等,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凡能促进胆固醇外运的LP如HDL,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作用,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因素。
(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A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高脂血症;②高血压;③吸烟;④性别;⑤内分泌因素;⑥遗传因素等。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是促进AS发病全过程的三大主要因素。AS病因绝非一种因素所致,可能为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
阐述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有:脂源性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学说、受体缺失学说、细胞因子学说、病毒学说和癌基因学说。多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单核细胞黏附其上侵入内膜,并分化成巨噬细胞,与此同时,血小板也黏附并分泌多种因子,使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游走进入内膜,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泡沫化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使游走进入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1.脂蛋白残粒富含TG的CM和VLDL经LPL水解生成脂蛋白残粒(CM残粒与IDL),并转变成富含胆固醇酯和Apo E的颗粒沉积于血管壁。Ⅲ型高脂血症出现异常脂蛋白残粒即—VLDL,因为肝脏的残粒(Apo E)受体结合率降低,Apo E2/2和Apo E缺失等使血液中滞留的LP转变成异常脂蛋白B.VLDL,经清道夫受体介导摄取进入巨噬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强作用。
2.变性LDL LDL的蛋白组分经化学修饰,使其正常的立体构象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经化学修饰的LDL称为变性LDL或修饰LDL(modifled LDL),目前发现的变性LDL包括乙酰LDL、氧化LDL和糖化LDL。其中乙酰LDL是LDL中的Apo B100赖氨酸残基被乙酰化产生修饰LDL,激活巨噬细胞,并经清道夫受体介导,使巨噬细胞摄取乙酰LDL而转变成泡沫细胞,促进AS形成。
3.B型LDL血中LDL-C升高,LDL被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前提条件,但有部分冠心病(CHD)患者血清LDL—C在正常范围,如果再分析其LDL亚组分,健康人和CHD患者可能会有差别,因为LDL亚组分不同和特性差异,其氧化易感性和被巨噬细胞摄取的量也不同,与cHD的发生、发展呈高度相关性。LDL一般分为A型和B型亚组分,其中B型是小而密的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含B型LDL为主的个体较含一般LDL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高3倍。
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SD—LDL)可能与遗传有关。同时TG含量也决定了SD-LDL表型。通常高TG的患者会有高SD.LDL和低HDL的表型,因为血浆中过高的TG会通过CETP转移到LDL和HDL中,成为LPL更好的底物,伴随着LDL中TG不断被水解,LDL颗粒被转化为小而密LDL。富含TG的小而密LDL不易通过LDL受体介导途径从循环中清除,会在血浆中停留,且抗氧化性弱,更易被氧化,并被巨噬细胞摄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LP(a) 目前已发现Apo(a)基因位点中至少有26个等位基因与多态性有关。这些等位基因至少表达有34种Apo(a)异构体。Ap0(a)的生理功能可能是转运脂质到末梢细胞,LP(a)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