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最主要的依据。若空腹全血血糖不止一次超过6.7mmol/L(20mg/d1),血浆血糖等于或超过7.8mmol/L(140mg/d1),即可确诊为糖尿病。一般应2次重复测定,以防误差。同时还要注意精神、饮食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凡窄腹全血血糖在6.1mmol/L(10mg/d1)以上,血浆血糖在6.9mmol/L(125mg/d1)以上,而又低于上述诊断标准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若有明确的糖尿病症状,应先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一般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在失去控制时可高达10~16.7mmol/L(180~300mg/d1):在重型及长期控制不好的患者,空腹血糖也可高达22.2mmol/L400mg/d1)。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也可能正常。
【评价】
1.样本的处理血糖测定一般可以测血浆、血清和全血葡萄糖。推荐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由于葡萄糖溶于自由水,而红细胞中所含的自由水较少,所以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且受血细胞比容影响。一般来说用血浆或血清测定结果更为可靠。除与标本的性质有关外,血糖测定还受饮食、取血部位和测定方法的影响。餐后血糖升高,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试验,血糖测定必须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取血后如全血在室温下放置,由于血细胞中的糖酵解会使血糖浓度每小时下降5~7%(0.4mmol/L或10mg/d1),当有白细胞增多或细菌污染时,葡萄糖的损失会增加,若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则可使血糖在室温下稳定24小时。如不能立即检测而又不能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就必须将血液加入含氟化钠的抗凝瓶,以抑制糖酵解途径中的酶,保证测定准确:标本中加入碘乙酸钠或氟化钠可抑制糖酵解作用,使血糖在室温下稳定3天。
氟化钠通过抑制烯醇化酶而防止糖酵解。氟化物也是一种弱的抗凝剂,但在几个小时后可有血液凝集出现。因此建议使用氟化物.草酸盐混合物,如每毫升血液加2mg草酸钾和2mg氟化钠以阻止后期凝集现象。但高浓度氟离子会抑制脲酶和某些酶活性,因而标本不宜用脲酶法测定尿素,也不适用于某些酶的直接测定。草酸钾会使细胞水分外渗,血浆稀释,这种标本不能用于测定其他物质。
床旁检查(point of cale test)用的是便携式血糖仪,采用毛细血管全血标本测定,由于受到血细胞比容以及其他非糖还原物质的影响,空腹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葡萄糖浓度低12%~15%。而在有葡萄糖负荷时,毛细血管的葡萄糖浓度却比静脉血高2~4mmol/L因此,使用不同的标本应采用不同的参考值(表3—3)。
2.应用的评价FPG是糖尿病的常用检测项目,但应注意在2型糖尿病中,高血糖是相对较晚才产生的,因此仅用FPG这个标准将延误诊断,并对糖尿病人群的流行估计过低。
在临床己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0%已有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蛋白尿和神经肌肉疾病),说明2型糖尿病可能至少在临床诊断前10年就发生了。
3.检测方法的评价 己糖激酶(HK)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GOD.POD)法中,葡萄糖氧化酶(GOD)高特异性催化—D.葡萄糖,过氧化物酶(POI))的特异性远低于GOD。尿酸、维生素C胆红素、血红蛋白,四环素和谷胱甘肽等可抑制呈色反应(通过与H2O2竞争色素原受体),用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干扰物质。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验。本法也适用于测定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尿中含较高浓度可干扰过氧化反应的物质(如尿酸),使测定值出现负偏差,因而本法不能直接用于尿标本测定,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尿中干扰物再测定。
采用氧电极直接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第一步反应消耗的氧来进行定量,摒弃特异性不高的第二步反应。结合过氧化氢酶的使用,能有效防止H2O2变为O2而定结果。该法可用于血浆、血清、脑脊液及尿标本的测定,但由于血细胞会消耗氧气,故不能用于全血标本。
葡萄糖脱氢酶(GD)法高度特异,不受各种抗凝剂和血浆中其他物质的干扰,商品试剂中含有变旋酶,以加速-D-.葡萄糖的变旋过程。制成固相酶,可用于连续流动分析,可用于离心沉淀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