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中排入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农药,从而使环境质量降低以至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安全的现象。农药可以对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途径对人类造成危害。
1.大气污染
空气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农作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大气中的农药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厂排出的废气、农药喷洒时的扩散、残留农药的挥发等,其中以农药广排出的废气最为严重。残留农药会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扩散,从而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有的甚至可以飘移到很远的地方。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南北两极及西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等从未使用过农药的地区,在当地环境介质与环境生物体中,均曾监测到有微量的农药残留。
2.水体污染
水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农业生物就不能存活,更别说有农产品产出。水体中的农药污染主要来源有: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及水体施药、施用于农田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的迁移,以及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其中农田农药流失为最主要来源。水体被农药污染后,会使其中的水生生物大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地下水受到农药污染后极难降解,造成持久性污染,若被当作饮用水源,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土壤污染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物质。农田土壤是水、空气中污染物及固体污染物的最终去处,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农田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农药的主要来源有:农药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液排放、农田农药使用、农药气体沉降以及农药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由于利用率低,施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农药残留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还会出现明显的酸化。
4.环境生物的污染
农药的大量使用,除了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之外,反过来也可以危害生态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及其他生物。一些农药还具有刺激害虫(如褐飞虱)生殖的效应;滥用农药还会使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下降。有学者还研究发现,农药的施用还会改变水稻植株生理生化物质的含量,从而导致水稻抗虫性下降。可见,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