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问题
有机磷农药是指含有磷元素的有机磷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而产生毒性作用的一类农药的总称。有机磷农药大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热、氧及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分解、解毒。
GC分析时,由于进样口等位置活性位点吸附,经常出现检测结果偏差,使得定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给检测带来一定影响。那么在GC分析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避免系统中各活性点对农药的吸附?
(2)分析原因
GC分析中,有些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等,经常会出现色谱峰形不好看、拖尾,响应低,保留时问不平行等,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系统活性位点的吸附,如:
①进样口的衬管和石英棉容易对一些有机磷农药产生吸附作用;
②样品瓶、进样针对有机磷吸附;
③色谱柱的吸附等。
(3)解决方案
如何避免系统中各活性点对农药的吸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新换的衬管和石英棉,可在测样之前多进几针基质样品或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来饱和,以掩盖活性位点;
②增加样品分析保护剂的使用,如山梨醇等;
③使用惰性衬管和样品瓶,或用硅烷化试剂二氯二甲基硅烷钝化衬管、进样瓶上的活性位点;
④使用专用农药残留色谱柱检测;
⑤采用基质空白溶液配制标准溶液来定性定量。
(4)案例分析
农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残留检测中,进行进样口维护,新换衬管和石英棉后,由于存在活性位点,对其有吸附作用,响应信号较弱、峰形差,乙酰甲胺磷甚至未出峰。
解决办法:多进几针高浓度标准溶液对进样曰进行饱和,或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对进样口衬管进行去活化处理(即将二氯二甲基硅烷用正己烷稀释为5%体积分数的溶液,取一定量在试管中对干净的衬管浸泡进行硅烷化处理)后,重新检则,色谱峰峰形改善、响应明显增强。
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中的组分在两相问分配上的差异,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离手段。气相色谱法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利用保留时间定性,但仅靠组分保留时问定性,导致其定性能力不高,同时在分析组分完全未知或无法获得组分标准品时,进行定性分析就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定量分析。
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是通过将样品电离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并记录相关信息获得质谱图的分析方法。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进行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种元素同位素比测定及固体表面结构、组成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中,质谱仪由于其检测范围广、利用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双重定性结果准确性高以及与其关联的质谱库在未知物分析中的强大定性功能,受到检测、科研人员青睐,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分析检测领域。最早实现商品化的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器是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白1957年霍姆斯(J·C·Holmes)和莫雷尔(F.A.Morrell)首次实现了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综合了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的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直接联机,气相色谱和接口相当于质谱的进样系统,质谱仪则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气质联用已解决了仪器接口和扫描速度两个关键问题。该技术利用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通过接口将各组分依次顺序送入质谱仪的离子源中进行离子化,再用质谱质量分析器鉴定分离出来的组分(定性分析)以及含量(定量分析),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双重定性解决了色谱定性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定量准确度。
计算机将待分析组分质谱图与保存的已知化合物标准质谱图库按一定程序进行比较,将匹配度(相似度)最高的若干个化合物的名称、分子量、分子式、识别代号及匹配率等数据列出供用户参考,进行未知化合物的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匹配率最高的并不一定是最终确定的结果,还需要结合各方面综合分析。
目前,通用的GC—MS主要构成包括气相色谱单元、接口单元、质谱单元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单元,气相色谱单兀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温控系统。质谱单元的基本部件有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等。接口部分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关键,由色谱柱出来的样品通过接口进入到质谱仪;真空系统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心脏;计算机系统
交互式地控制气相色谱、接口和质谱仪等,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是GC—MS的中央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