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剂对粉煤灰改性作用的研究
朱启红
(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8)
摘要: 用 CaO,Na2CO3,NaOH 等物质对粉煤灰进行干、湿法联合改性,并引入热冲击程序,通过 XRD 衍射分析粉煤灰改性前后的物相变化,研究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 加 CaO 焚烧 -硫酸浸泡和加 Na2CO3焚烧所得样品的衍射峰较多; 而在加 CaO 焚烧 - 酸浸泡中引入热冲击则出现了更多紧密的衍射峰,最终确定用加有 CaO 高温焙烧,经热冲击后用( 1 +4) 酸浸泡得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性能较好。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热冲击; XRD 衍射
中图分类号: TD989;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 -6772( 2011) 01 -0076 -04
粉煤灰是具有一定活性的微细颗粒集合体,比表面积较大,表面价键存在不饱和性,因此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过滤性能,能吸附污水中悬浮物、脱除有色物质、降低色度、吸附并除去污水中的耗氧物质。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证明,粉煤灰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对重金属离子、磷酸根离子、悬浮物、油类及色度等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原状粉煤灰的吸附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改性以增加其吸附容量,减少剩余污泥,降低处理费用。
粉煤 灰 改 性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火 法 和 湿 法 2种。火法通常是将粉煤灰与助熔剂( Na2CO3或Na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融,合成类沸石物质,在其内部形成许多孔穴和通道; 湿法又可分为酸法和碱法,其原理是通过强酸强碱的腐蚀作用,将硅、铝、铁等氧化物浸出,从而增大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提高粉煤灰的吸附能力。2 种方法比较而言,火法的耗能较高,但粉煤灰的利用率较高; 湿法虽能耗较低,但利用率不高。因此,寻找一种合理、经济的改性物质,降低粉煤灰改性的能耗,提高粉煤灰改性的利用率,对于增强粉煤灰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出较好的改性物质对粉煤灰进行改性,降低粉煤灰改性的能耗,提高其吸附效率。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材料
粉煤灰: 重庆市永川区某电热厂,其基本组成为 ω ( SiO2) 为 59. 82%,ω ( Al2O3) 为 25. 10%,ω( Fe2O3) 为 3. 71%,ω( CaO) 为 1. 03%,ω( MgO) 为1. 22% ,ω( Na2O) 为 0. 43% ,ω( K2O) 为 2. 14% ,ω( 烧失量) 为 6. 55%。
1. 2 仪器和药品
SX2 - 5 - 12 高温箱形电阻炉 ,XRD - 6000 衍射仪,SJHA - B 水浴恒温振荡器,101 -2AB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722E 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Na2CO3,NaOH,CaO,H2SO4( 均为分析纯) 。
1. 3 实验方法
筛选 NaOH,Na2CO3和 CaO 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进一步探讨热冲击对粉煤灰的改性影响。改性步骤如下:
( 1) 将粉煤灰分别与 NaOH,Na2CO3,CaO 按照质量比为 1∶ 1,1∶ 2,1∶ 1的比例混合均匀,在 700 ℃的马弗炉中焙烧 6 h,分别得到样品 1,2,3。
( 2) 将部分样品 1,2,3 趁热倒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进行热冲击,得到样品 4,5,6。
( 3) 将部分样品 1,2,3 和部分热冲击后的样品4,5,6 在硫酸( 1 + 4) 中浸泡 8 h 后过滤,分别得到样品 7,8,9,10,11,12。
1. 4 改性粉煤灰的 XRD 分析
结晶矿物都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当 X 射线通过时,结晶矿物都会给出其本身结构所决定的具有特征性的衍射峰。物质不同衍射峰也不同,因而根据各种结晶矿物的衍射效应,可准确鉴定出矿物中的各种物相。
实验中将改性后的粉煤灰磨细,在 X 射线衍射仪上进行测定。测定条件: Cu 靶; 管压,30 kV; 管流,25 mA; 扫描速度,8( °) /min; 步宽( 2θ) ,0. 02°;发散狭缝( DS) ,1°; 接收狭缝( RS) ,0. 2 mm; 防散射狭缝( SS) ,1°; 石墨单色器; 2θ 扫描范围 5° ~65°。
2 结果分析
由 XRD 衍射图并结合标准物质的衍射峰得知,原状粉煤灰谱图中主要是石英和莫来石的衍射峰,而改性粉煤灰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均有所下降,并且出现新的衍射峰。实验表明,惰性的石英和莫来石在活化剂作用下受到了一定破坏,即原状粉煤灰的物相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2. 1 NaOH 对粉煤灰改性的影响
图 1 为原状粉煤灰直接焚烧,图 2( a) ,( b) ,( c) ,( d) 分别为粉煤灰中加 NaOH 焚烧、加 NaOH焚烧 - 热冲击、加 NaOH 焚烧 - 硫酸浸泡和加NaOH 焚烧 - 热冲击 - 硫酸浸泡 4 种情况改性后粉煤灰的衍射图。

图 2 样品 1 中 SiO2衍射峰在 21°增强,26. 5°大幅下降; 莫来石的衍射峰依然存在,说明在活化剂和高温的作用下,SiO2之间的结合键能减弱,晶相结构破坏,此外,在 29. 5°出现沸石 Na - P1 的峰,35°的衍射峰明显增强; 样品 4 中石英的衍射峰也在21°增强,在 26. 5° 大幅度下降,莫来石的峰依然存在,而且在 35°左右也出现新的衍射峰,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 样品 7 的衍射峰与原灰比较,峰形减少,强度也减弱; 样品 10 中出峰位置变化不大,峰的强度有所下降,说明热冲击的引入对加 NaOH 焚烧粉煤灰的影响不明显。

2. 2 Na2CO3对粉煤灰改性的影响
Na2CO3与 SiO2作用激发的活性生成 Na2SiO3,与 Al2O3反应生成铝酸钠、偏铝酸钠等复杂的熔融物,再进一步生成多孔性的物质。在高温焙烧下Na2CO3与粉煤灰作用,对粉煤灰的硅酸盐玻璃网络结构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将网络高聚体解聚成低聚度硅酸盐胶体物,粉煤灰颗粒变得多孔,呈膨松态,比表面积增大,提高了粉煤灰的吸附混凝性能。

图 3( a) ,( b) ,( c) ,( d) 分别为粉煤灰中加Na2CO3焚烧、加Na2CO3焚烧 -热冲击、加Na2CO3焚烧 -硫酸浸泡和加Na2CO3焚烧 -热冲击 -硫酸浸泡4 种情况改性后粉煤灰的衍射图。样品 2 中石英和莫来石的特征衍射峰大幅度下降,在 21°,24°,26°,33°,35°,37°,38°,40°,42°出现了紧密的衍射峰,粉煤灰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判定有霞石生成,新物质的生成引起了原灰内部结构的改变; 从样品 5 的衍射图可以看出衍射峰明显增多,在 21°,23°,26°,27°,29°,31°,34°出现紧密的衍射峰,出现 Na2SiO3,NaAlSiO4的衍射峰,新物质主要以霞石为主; 样品 8 和样品 11的谱图区别较小,与原灰的出峰位置基本相同。从加入 Na2CO3得到的 4 种改性粉煤灰可以看出,只加Na2CO3焚烧和加 Na2CO3焚烧 - 热冲击对粉煤灰的内部结构改变较大。
2. 3 CaO 对粉煤灰改性的影响
图( 4) ( a) ,( b) ,( c) ,( d) 分别为粉煤灰中只加CaO 焚烧、加 CaO 焚烧 - 热冲击、加 CaO 焚烧 - 硫酸浸泡和加 CaO 焚烧 - 热冲击 - 硫酸浸泡 4 种情况改性后粉煤灰的衍射图。与原灰相比,图 4 中衍射峰都有所增多且峰的强度增强。样品 3 的谱图中,在18°,21°,23°,26°,29°,32°,34°,36°,38°,39°,43°,47°,48. 5°,54°出现了衍射峰,样品 6 的谱图和样品 3 差不多,说明热冲击的引入对粉煤灰的结构变化影响不大; 从样品 9 和样品 12 的谱图可以看出,二者在 11. 5°,14. 5°,21°,25°,26. 5°,29°,31°,32°,36°,38°,39. 5°,42. 5°,43. 5°,47. 5°,48. 5°,49. 5°都出现比较明显的衍射峰,热冲击和加酸对粉煤灰的内部结构影响较大,而且加热冲击的衍射峰强度更强。用硫酸浸泡处理的粉煤灰释放出大量的 Al3 +,混合物中含有 Al2( SO4)3,H2SiO3等成分,酸浸后使粉煤灰表面微孔内部变得更加粗糙,比表面积增加,孔隙率增加。
3 结 论
用 NaOH,Na2CO3,CaO 3 种改性物质和粉煤灰分别以质量比为 1∶ 1,2∶ 1,1∶ 1经 700 ℃ 高温焙烧后,引入热冲击,再用硫酸( 1 +4) 浸泡。从 12 个样品的 XRD 谱图可看出,没有引入热冲击的 6 个样品中加 CaO 焚烧 - 硫酸浸泡和加 Na2CO3焚烧得到的衍射峰较多; 而在加 CaO 焚烧 - 酸浸泡中引入热冲击则出现了更多紧密的衍射峰,从中可初步确定用加有 CaO 高温焙烧,经热冲击后用( 1 +4) 酸浸泡得 到的改性粉煤灰吸附性能较好。
参考文献:
[1] Shigemoto N,Hayashi H,Miyaurak. Selective formation ofNa-X zeolite from coal fly ash by fusion with sodium hydrox-ide perior to hydrothermal reac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cience,1993,28( 17) : 4781 - 4786.
[2] 王艳磊,李坚,冀宏,等. 粉煤灰改性及制作 NOx复合吸附剂的探讨[J]. 煤炭学报,2007,32( 4) : 437 -440.
[3] 李方文,魏先勋,马淞江,等. 粉煤灰改性吸附材料的研究[J]. 三峡环境与生态,2003,25( 6) : 25 -28,45.
[4] 朱洪涛. 改性粉煤灰对活性艳兰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 3) : 53 -55.
[5] Fanor Mondragon,Fabio Rincon,Ligia Sierra. New perspec-tives for coal ash utilization: syntheisis of zeolitc materials[J]. Fuel,1990,69( 2) : 263 -266. .
[6] Clarence Karr. Analytical Methods for Coal and Coal Prod-ucts[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8: 203.
[7] 陈雪初,孔海南,张大磊,等. 粉煤灰改性制备深度除磷剂的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 ( 6) : 65 -67,87.
来源:中国化学试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