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
 购物车(0)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热门关键字:国家标准物质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溶液化学对照品进口标准品天然产物对照品药品对照品
订购产品/资料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广州总部
  •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37号楼214室(广东省科学院内)
  • 电话(总机):020-87684186 
  • 联系QQ:中广测标准品 2216645544
  • 销售部(分机): 
  • 广东省/港澳地区: 605、607、609
  • 全国(广东省以外) :604、608
  • 市场部(分机):615、616
  • 采购部(分机):601、602
  • 进出口(分机):612、613
  • 传  真(分机): 606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

植物淀粉酶活力研究

  • 发布日期:2016/11/24 10:40:01 阅读次数:1505
  •     植物淀粉酶活力研究
        张 冲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天津 300457)
        摘要 从不同萌发时期的小麦中提取淀粉酶,研究在小麦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测定酶活力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化学试剂研究化学环境对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钠 、硫酸铜、氯化钙和氯化铝对 2 种淀粉酶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力;化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Q945.34;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013-02

        淀粉酶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糖类,同时使淀粉浆的黏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切下 1 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有淀粉酶,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淀粉酶在食品、制酒和制药等工业中有广泛应用[1]。本文通过测定小麦种子不同萌发阶段的淀粉酶活力,寻找 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的最适宜提取时期,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化学环境对 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以提高淀粉酶在工业领域的利用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小麦种子,品种为河北 9411,由天津玮达生物公司提供。供试仪器为恒温培养箱、721E 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800 型台式低速离心机。试验水为蒸馏水。碘贮存液:于约 400 mL 蒸馏水中溶解 1.7 835 g 碘酸钾、22.5 g碘化钾,缓缓加人 4.5 mL 浓盐酸,边加边搅拌,再用蒸馏水稀释至500 mL,充分混匀,贮棕色瓶于冰箱内保存[2]。碘应用液:贮存液 50 倍稀释,置冰箱内可用 1 个月。1%淀粉:称取10 g 可溶性淀粉 ,加入约 50 mL 蒸馏水使之成糊状后倒入500 mL 沸腾的蒸馏水中,再用蒸馏水洗净小烧杯内淀粉,至少2 次,冷至室温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 L,于冰箱内保存 。缓冲液:0.1 moL/L pH值为5.6 的柠檬酸缓冲液 ( 每 20 mL 缓冲液中含0.1 moL/L 柠檬酸 5.5 mL 和 0.1 moL/L 柠檬酸钠14.5 mL)。0.1 moL/L H2SO4,硫酸钠 、硫酸铜 、氯化钙 、氯化铝各0.5 moL/L。以上试剂不加说明者,均为分析纯。
        1.2 样品制备方法
        1.2.1 小麦种子的培养 。供试小麦种子经蒸馏水漂洗浮选后,用 3 倍体积的蒸馏水浸泡,25 ℃恒温培养箱放置 24 h后,转移至铺有纱布的培养皿中,置于 25 ℃恒温培养箱中,每天按时加水。
        1.2.2 淀粉酶液的制备。称取 4 g 小麦种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 mL 蒸馏水,研磨匀浆。将匀浆倒入离心管中,用6 mL 蒸馏水分 2 次将残渣洗入离心管 。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 min,每隔数分钟搅动 1 次 ,使其充分提取。然后在 3 000 r/min 转速下离心 10 min,将上清液倒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摇匀,即为淀粉酶原液。淀粉酶原液经过 70 ℃水浴 15 min 钝化 β-淀粉酶[3]后,用于 α-淀粉酶活力测定。吸取上述淀粉酶原液 5 mL,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稀释液,用于淀粉酶总活力的测定。
        1.3 淀粉酶活力测定方法
        在Yoo 改良法[4]基础上略有改动。准确吸取 1 mL 相应酶液(对照管准确吸取 1 mL 蒸馏水),置于比色管中,加入0.1 moL/L pH 值为 5.6 的柠檬酸缓冲液 4 mL 摇匀,于 40 ℃水浴预热5 min,准确加入 1%可溶性淀粉溶液(40 ℃水浴预热)1 mL,立即计时 ,摇匀 ,于 40 ℃水浴准确保温酶解反应5 min 后,加 0.1 moL/L 的 H2SO45mL 终止反应。取 0.5 mL 反应液加入2 mL 碘应用液显色 ,再加入 3.5 mL 蒸馏水摇匀 ,以2 mL 碘应用液加入 4 mL 蒸馏水为空白 , 在 1 cm 比色皿、620 nm波长下测吸光度。1 个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 1 g鲜重种子中的淀粉酶40 ℃ 5 min 内水解 10 mg 淀粉的酶量。淀粉酶活力按以下公式计算[5-6]:
        淀粉酶活力=[(AB-AU)/AB]×酶液总体积/4
        α-淀粉酶活力=25×(AB-AU)/AB
        总淀粉酶活力=500×(AB-AU)/AB
        β-淀粉酶活力=总淀粉酶活力-α-淀粉酶活力
        上式中:AB为对照管吸光度,AU为测定管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萌发时间对 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由表1 可知 ,2 种淀粉酶在萌发过程中活力的变化趋势决定了α-淀粉酶活力占总酶活力的比例在萌发前期迅速升高,在萌发 3 d 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而 β-淀粉酶活力占总酶活力的比例在萌发前期先缓慢下降,在萌发3 d 达到最低值后再缓慢上升。在总淀粉酶活力中 β-淀粉酶活力占据了绝大部分,在萌发过程中 α-淀粉酶活力占总酶活力的比例最高时只有6.17%。为尽可能多的获得 α-淀粉酶,应选择萌发3 d 的小麦种子进行提取 。其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由图1 可知,小麦种子在浸泡之前的休眠状态中 2 种淀粉酶均具有一定的活力,其中α-淀粉酶活力比较微弱,而β-淀粉酶活力较为明显。浸泡 24 h 后,β-淀粉酶活力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从萌发后1 d 开始 2 种淀粉酶活力均稳步增长,其中 α-淀粉酶活力增长迅速,并在萌发的 3 d 活力达到最大,随后α-淀粉酶活力开始缓慢下降。与 α-淀粉酶相比,β-淀粉酶活力增长比较平缓且在测定时间范围内始终保持增长,但从萌发5 d 开始增速放缓。
         
        2.2 化学环境对 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取萌发3 d 的小麦种子按 1.2.2 方法制备酶液 。选择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钙和氯化铝等 4 种常见的盐类,分别配制成0.5 moL/L 溶液。在使用 1.3 方法测定酶活力的过程中,于40 ℃水浴预热前移取不同体积的不同盐类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摇匀,加盐量如表 2 所示,不足 2 mL 部分用蒸馏水补齐,对照管相应地加入 2 mL 蒸馏水。计算 α-淀粉酶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后,以不加盐时的酶活力为 100%换算成相对酶活力,结果见表 2。
        由表2 可知,在测定范围内氯化钙对 β-淀粉酶活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加盐量为 0.3 mL 时促进作用最强,酶活力可达无盐时的128.93%,该加盐量下氯化钙对 α-淀粉酶活力也表现为促进,酶活力可达无盐时的 102.90%。但随着加盐量增加,氯化钙对 α-淀粉酶活力表现出缓慢增强的抑制作用。硫酸钠对 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都不大,在相同加盐量下,α-淀粉酶受到的影响略大于 β-淀粉酶。硫酸铜和氯化
        
        铝对2 种淀粉酶活力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 ,在低加盐量下抑制作用就十分明显,其中加硫酸铜量为 0.3 mL时的β-淀粉酶活力只有无盐时的 67.67%,且随着加盐量提高,抑制作用不断增强。硫酸铜对2 种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氯化铝,在一定加盐量范围内β-淀粉酶活力受到硫酸铜和氯化铝的抑制作用要强于α-淀粉酶。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在浸泡之前的休眠状态中2种淀粉酶均具有一定活力,其中α-淀粉酶活力比较微弱而β-淀粉酶活力较为明显。萌发后 2 种淀粉酶活力均稳步增长,α-淀粉酶活力 3 d 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其占总酶活力的比例也有相同趋势,最高时达6.17%。为尽可能多的获得α-淀粉酶,应选择萌发 3 d 的小麦种子进行提取[6-12]。β-淀粉酶活力始终保持增长。
        化学环境变化方面,在测定范围内氯化钙对 β-淀粉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硫酸钠对 2 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都不大,在相同加盐量下 α-淀粉酶受到的影响略大于 β-淀粉酶;硫酸铜和氯化铝对 2 种淀粉酶活力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低加盐量下抑制作用十分明显 ,在一定加盐量范围内β-淀粉酶活力受到硫酸铜和氯化铝的抑制作用要强于α-淀粉酶[13-14]。
        4 参考文献
        [1] 冯健飞.α-淀粉酶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354-355.
        [2] 袁建芬.淀粉酶快速比色测定法[J].交通医学,1998,12(2):255.
        [3] 赵远玲.小麦子粒 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4):40-42.
        [4] 史永昶 ,姜涌明.五种 α─淀粉酶测活方法的比较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6,23(6):371-373.
        [5] 周景祥,王桂芹,余涛.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饲料,2001(11):23-24.
        [6] 宋阳,王亚琼,赵丽恋,等.基于淀粉酶活性检测的麦芽质量评价方法[J].药学进展,2010,34(9):411-417.
        [7] 贺胜英,唐湘华,洪涛,等.耐酸性 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509-10511.
        [8] 谢倩,于昕,徐珍珍.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45.
        [9] 王琳,段璋玲.Hg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淀粉酶等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9-13.
        [10] 何士敏,秦家顺,高艳梅.几种玉米种子萌发期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种子,2010(11):47-50.
        [11] 傅维,吕晓玲.黑米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及淀粉含量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49-52.
        [12] 王慧超 ,陈今朝,韩宗先.α-淀粉酶的研究与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368-372.
        [13] 刘锐锋,郭希凯,张华.硫化氢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4):7218-7219,7226.

        [14] 杜红阳,侯小歌,刘怀攀.亚精胺浸种对渗透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5):8-10.

    来源:中国化学试剂网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中心  |  检测仪器  |  分析测试  |  最新公告  |  新闻中心  |  在线订单  |  订货指南  |  联系我们 | BMAP | GMAP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国家标准物质网  顾客服务中心:020-87684186  www.gdgbw.com   【百度统计】
*本站相关网页素材及相关资源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速告知,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0921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