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奶业快速的发展,其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6月2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中国奶业发展建言献策。
必须争强国民对中国奶业信心
近两年,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与消费增长放缓“两碰头”,全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产品滞销的情况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尤其是奶农“卖奶难”,亏损面持续扩大,目前已经超过50%。“当前奶业面临的困难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国际乳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密切关联,但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竞争力不强。饲料、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术、管理等节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仍然不足,从而为国外乳制品的大量涌入提供了条件,压缩了市场空间。”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说。
“困难可能是长期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认为,“目前全球奶业都处在一个困难时期,新西兰奶业去年亏损面高达80%多,美国、欧盟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中国奶业目前再困难,也要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那段时间好很多。因此,我们要提振信心,合力攻坚”。
“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从人均消费水平看,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水平只有33公斤,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一半,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未来乳制品消费需求空间巨大。从总消费需求看,随着人口的增长、收入的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推进,我国奶类消费需求总量将持续刚性增长。”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告诉记者。
奶业整体素质史上最佳
高鸿宾认为,尽管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养殖亏损、卖奶难、奶农退出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奶业整体素质仍处在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在经受了2008年的阵痛之后,我国奶业以优质安全为核心目标,健全监督管理制度,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奶业,取得了突出成效。
据于康震介绍,近年来,我国奶业在生产方式上有了明显改善。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9%,比2008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奶农专业合作社达到1.5万个,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
同时,奶牛单产大幅提高。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比2008年提高1.2吨,其中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达到150万头,以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另外,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蛋白和脂肪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015年全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67%,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奶业已经完全具备生产优质安全产品的能力,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
高鸿宾认为,我国奶业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论条件,同欧美奶牛场相比,我国的饲养技术、装备水平、设施条件、环境条件等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论品种,同奶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也是以荷斯坦良种奶牛为主。论品质,伊利、光明、蒙牛、现代牧业等都获过国际大奖。5月30日,飞鹤乳业旗下的婴儿配方奶粉摘揽了有着食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的金奖。这充分说明我国部分企业和奶业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顶级的水准。
开创奶业发展新格局
“奶业产业链长,涉及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乳品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利益攸关方众多,上下游统筹兼顾、养殖与加工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奶业管理相关部门、产业界各方面力量都要把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于康震告诉记者。
他认为,要持续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发挥奶牛育种联盟的作用。继续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转型升级和规模牧场建设,力争奶牛养殖规模化率每年提高2个至3个百分点。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引导支持企业自办、收购、托管、参股奶牛养殖场,指导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提升奶业组织化、一体化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抓好草食畜牧业各项扶持政策落实,扩大奶牛优质饲草种植规模。继续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每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50万亩。“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个“镰刀弯”地区,2016年试点县达到100个,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优先满足奶牛养殖需求。
此外,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国8500个奶站和6000辆运输车实现全覆盖、动态化、精准化监控。继续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重点加强婴幼儿奶粉奶源监管,严厉打击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
本文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