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您好,欢迎来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
 购物车(0)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热门关键字:国家标准物质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溶液化学对照品进口标准品天然产物对照品药品对照品
订购产品/资料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广州总部
  •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37号楼214室(广东省科学院内)
  • 电话(总机):020-87684186 
  • 联系QQ:中广测标准品 2216645544
  • 销售部(分机): 
  • 广东省/港澳地区: 605、607、609
  • 全国(广东省以外) :604、608
  • 市场部(分机):615、616
  • 采购部(分机):601、602
  • 进出口(分机):612、613
  • 传  真(分机): 606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

生物素标记试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其在DNA合成中的应用

  • 发布日期:2016/11/7 16:05:21 阅读次数:1864
  •              生物素标记试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其在DNA合成中的应用
                                       杨明蓉1,2,唐卓2,陈应春1
        (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以生物素,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6-氨基-1-己醇,2-氰基乙氧基-双(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等为原料,采用改进方法合成了生物素标记试剂———[1-N-(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生物素-6-氨基己基]-2-氰乙氧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3),总收率51.0%,其结构经1H NMR,13 C NMR,31 P NMR和MS确证。通过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应用3合成了一段含有十个碱基的5’-端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链,其结构经MS确证。
        关键词:生物素;标记;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DNA合成
        中图分类号:O626;O6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11(2012)03-0331-03
        近年来,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在医疗科研和临床中被广泛采用,成为一项直接检查病原体、癌基因、遗传病基因突变等的重要手段。用于杂交的核酸探针必须先进行标记,可分为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两大类。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属于非同位素标记,它是利用亲和素对生物素有极高亲和力的原理,分子杂交后用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进行检测[1~4]。生物素标记探针稳定,不失活,并能配用多种检测系统,简单方便。
        Richard T Pon[5]设计合成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素标记试剂———[1-N-(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生物素-6-氨基己基]-2-氰乙氧基-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3)。3所含的6-氨基己基侧链显著增加了生物敏感性[6],同时3中的二甲氧三苯基增加了稳定性,不仅有利于寡核苷酸链的合成与纯化,而且还可以在DNA合成仪上通过颜色变化检测连接效率。
        为了推进3的应用,本文改进文献[5]方法,先将生物素与DMTrCl(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反应制得1-N-(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生物素(1);1与6-氨基-1-己醇在氯甲酸乙酯中缩合制得1-N-(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生物素-6-氨基己醇(2);2与磷试剂2-氰乙氧基-双(N,N-二异丙基)亚磷酰胺(Ⅰ)[7]反应合成了3(Scheme1),总收率51.0%,其结构经1H NMR,13 C NMR,31P NMR和MS确证。

        改进方法将文献[5]路线由5步简化为3步,提高了生物素的转化率,同时避免了昂贵的硅试剂及TBAF(四丁基氟化铵)的使用。
        为了验证改进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还采用固相亚磷胺三酯法,应用3合成了一段含有十个碱基的5’-端Biotin标记的寡核苷酸链Biotin-A-A-A-A-A-A-A-A-A-A(记为Biotin-A10)[8~11],其结构经MS确证。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Yanaco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Brucker-600 MHz型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Alltech HPLC 1500型液相色谱仪(HPLC);Bruker Daltonics ESI-Bio TOF-Q型高分辨质谱仪;ABI 394型DNA合成仪。
        硅胶300目~400目,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反应均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所用试剂都需作无水处理。
        1.2合成
        (1)1的合成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生物素2 g(8.2 mmol)的吡啶(40 mL)溶液,DMTrCl 8.32 g(24.6mmol),Et3N 828 mg(8.2 mmol)和DMAP(4-二甲氨基吡啶)250.4 mg(2.08 mmol),搅拌下于70℃反应4 h。浓缩后用氯仿稀释,分液,有机相用5%柠檬酸钠溶液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V(甲醇)∶V(二氯甲烷)=3∶97]纯化得橙红色固体1 3.36 g,收率75.0%;1H NMR(DMSO-d6)δ:1.43~1.64(m,6H,CH2),2.16~2.19(m,4H,SCH2,COCH2),3.11(m,1H,SCH),3.72(s,6H,OCH3),4.27~4.33(m,2H,NCH),6.70(s,1H,NH),6.84(d,4H,ArH),7.22(m,9H,ArH),11.94(s,1H,CO2H)。
        (2)2的合成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 1.65 g(3.02 mmol)的THF(16 mL)溶液和Et3N 306 mg(3.02 mmol),搅拌下于0℃缓慢滴加氯甲酸乙酯654 mg(6.04mmol),滴毕,反应1 h;冷却至-20℃,加入6-氨基-1-己醇608 mg(6.04 mmol),反应过夜。加水稀释后用氯仿(3×100 mL)萃取,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V(甲醇)∶V(二氯甲烷)=1∶20]纯化得白色固体2 1.56 g,收率79.3%;1H NMRδ:1.24~1.70(m,14H,CH2),2.15(t,2H,NCH2),2.25~2.60(m,2H,COCH2),3.08~3.23(m,3H,CHS),3.60(t,2H,OCH2),3.80(s,6H,OCH3),4.36(m,2H,NCH),5.10(s,1H,NH),5.63(s,1H,NH),6.81(d,4H,ArH),7.22(m,9H,ArH)。
        (3)3的合成
        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 645 mg(1 mmol)的无水乙腈(10 mL)溶液,四氮唑140 mg(2 mmol),DIPA(N,N-二异丙胺)242.3 mg(2.4 mmol)和Ⅰ600 mg(2 mmol),搅拌下于室温反应2 h。用二氯甲烷(200 mL)稀释,分液,有机相依次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洗脱剂:V(Et3N)∶V(氯仿)=1∶19]纯化得白色固体3 724 mg,收率85.7%,m.p.148℃~150℃;1H NMRδ:1.21(m,12H,CH3),1.24~1.90(m,14H,CH2),2.17(t,2H,NCH2),2.22~2.60(m,2H,COCH2),2.65(t,2H,CH2CN),3.08~3.30(m,3H,CHS),3.53~3.78(m,4H,OCH2),3.80(s,6H,OCH3),4.35(m,2H,CHN),5.13(s,1H,NH),5.61(s,1H,NH),6.81(d,4H,ArH),7.22(m,9H,ArH);13C NMRδ:11.44,24.55,24.60,24.66,25.23,25.61,26.63,29.50,39.31,42.96,43.01,46.20,54.41,55.23,58.20,59.66,65.40,72.74,112.79,117.77,126.86,127.48,129.74,131.30,135.83,135.91,143.86,158.39,161.81,172.92;31P NMRδ:147.81(s);ESI-MS m/z:868{[M+Na]+}。
        1.3 3在合成DNA中的应用
        在反应瓶中加入0.1 mol·L-13的乙腈溶液,置DNA合成仪上,在一段含10个A碱基的寡核苷酸链(A10)的5’-端连接3;其N-DMT(N-上的4,4’-二甲基三苯基甲基保护基)经5%三氯乙酸/二氯甲烷脱去后于55℃氨解10 h。经反相HPLC纯化(条件见表1)得目标序列Biotin-A10;ESI-MS m/z:3 474。
                 
        2·结果与讨论
        本文以文献[5]工作为基础,改进合成3的方法。由1合成2采用混合酸酐法,利用氨基与羟基反应活性的差异一步生成酰胺,避免了羟基的保护与脱保护,简化了反应步骤。
        由2合成3选用Ⅰ为磷试剂比2-氰基乙氧基-N,N-二异丙基氯代亚磷酰胺(Ⅱ)[5]的稳定性更好、后处理方便、且原料转化率高,3总收率达51.0%。此外,Ⅰ可大量合成,相对于昂贵的Ⅱ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将3应用于合成DNA,成功地制得Bio-tin-A10,充分显示了3在合成DNA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生物素的转化率,DMTrCl,6-氨基-1-己醇,Ⅰ均要过量;因为Ⅰ易被氧化,由2合成3应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参考文献:略

    来源:中国化学试剂网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中心  |  检测仪器  |  分析测试  |  最新公告  |  新闻中心  |  在线订单  |  订货指南  |  联系我们 | BMAP | GMAP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国家标准物质网  顾客服务中心:020-87684186  www.gdgbw.com   【百度统计】
*本站相关网页素材及相关资源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速告知,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09211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