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今日通报2016年9月已办结公众举报情况,对“010-12369”环保举报热线、来信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查清事实,依法实施处理处罚,共办结公众举报案件52件。
据通报,公众举报问题涉及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异味污染、噪声污染、违法生产等。山东、广东等省(市)举报量位于前列。
各地环保部门对公众反映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通过责令涉事企业限期整改、停产治理、处以罚款、补办环评手续、现场纠正、取缔关闭等多种措施,及时处理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部通报了3起典型案例处理情况。7月,群众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五五工业园区直排废气,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农七师环保局要求企业立即停用装置,积极整改,目前这家公司已停止生产。群众反映陕西省商洛市绿源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排放黑烟及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山阳县环保局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对其违法建设、生产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群众反映辽宁省锦州市立强金属有限公司排放烟尘,污染周边环境。义县环保局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处以罚款。目前这家公司已处于停产状态。
违法生产和异味污染案件较多
——9月公众举报查处情况分析
◆本报记者史小静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9月办结的公众举报案件情况。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这批办结案件的一些特点。
从污染类别来看,查实的公众举报主要涉及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异味污染、噪声污染等。据统计,9月群众举报查实问题最多是异味污染问题,有10件。存在废气污染的有8件,存在烟尘、粉尘污染的有7件,存在水污染的有6件,存在噪声污染的有两件。另有10件未发现群众举报存在的问题。而在8月,群众举报查实问题最多是废气污染问题,共10件。
从地域上看,本批次群众举报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省,共有7件,占比13%。其次为广东省、陕西省和河北省,分别有5件、4件和4件。据了解,8月公众举报量最多的省份也是山东省,有8件,占当月的16%。 6月~7月公众举报量最多的省份同样是山东省,有11件,占当批次举报量的近10%。
从问题类别看,52起案件涉及违法生产、违法建设、偷排超排、治污设施不到位、环境管理不完善、未落实环评要求等问题。目前,已有3起案件整改完毕,一家公司完成整体转产搬迁。
涉及存在违法生产、建设的尤为突出,有16件,当地环保部门已经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并采取了查封、挂牌督办等相应的措施。
涉及治污设施不到位的有12件,分别需要对治污设施进行检修、修复,以及升级改造。
涉及环境管理不完善的有10件,存在作业程序不规范、管控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未落实环评要求的有两件,包括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作里村阳晨牧业有限公司,以及吉林省四平双辽市龍藻湾洗浴。
一起涉及固体废物污染的案件是河北省辛集市制革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大营村锚营垃圾暂存场,对此,辛集市环保局对制革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下达行政处罚,责令其完成暂存场垃圾清理工作。这一暂存场废气和固废问题已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办问题,限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整改。
综合来看,9月查处公众举报案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执法手段不断完善。随着《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的实施,以及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开展,各地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除了限产停产、查封扣押、行政拘留、按日连续处罚等手段广泛应用外,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也得以应用。
二是各地环保责任进一步落实。在属地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同时,上一级政府及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如对榆林市神木县柠条塔炼焦厂等7家企业违法建设问题,除神木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处置外,陕西省环保厅特挂牌督办,限期要求榆林市政府督促企业整改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南阳市新源养殖场违法建设案件,河南省环保厅也要求当地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企业的监管力度,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本文来源: 中国环境报